我家的“舌尖保卫战”

发布时间:2020-05-07 18:47:09

河北广播电视台(集团)

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

国+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

       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明显向好,三个儿子和儿媳带领孙子孙女,春节后第一次从各自小家回来看望我们二老。

       开饭之前,大儿子说:“为了防止病毒通过餐桌上感染,现在政府提出‘打好舌尖防疫战’,我看咱家吃饭也应该使用公筷……”对他的提议,我原以为只是开句玩笑而已。开饭时,饭桌上真的摆上了公筷公勺。大儿子高兴的做着示范,形象而又风趣的说:“既用公筷又用私筷,这叫‘公私分明’,用的时候得‘先公后私’,这样用餐会‘多筷好省’,阻断病毒‘大筷人心’!”逗得大伙哈哈笑。孙子孙女饶有兴趣地抢先使用,在谈笑声中其他人紧随其后,自此,公筷便走进了我家餐桌。

       中国人用筷子,是几千年来老祖宗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进餐方式。每个家庭都是把饭菜端上桌,一家人团团围坐,各操一双筷子,夹着就吃,要的就是那种气氛温馨而融洽。孙子孙女是我们老两口的心肝宝贝,每次放假回来,老伴儿都会事先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。吃饭时,还不时把菜夹到孩子们的碗里,在津津有味的进餐中尽享天伦之乐。有时,为表示对客人的欢迎,主动给客人夹菜,也是司空见惯的。频繁穿梭的筷子传递着亲情,也加深了相互间的感情。但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,人们越来越觉察到,筷子在传送美味和情感的同时,也交换着一桌人的唾液、细菌或病毒也随之传播给他人。

       2018年,我做一次胃镜,确诊患了浅表性萎缩性胃炎,幽旋螺门杆菌检测阳性。医生说,口口、胃口、粪口是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,会通过共同饮食将幽门螺旋杆菌传给同桌的人。为避免病菌传染,那段时间我和老伴儿实行了分餐制,孩子们回来我仍然坚持分餐。虽然经一段时间治疗,幽旋螺门杆菌检测转为阴性,家中又恢复了传统的进餐方式,但我和老伴儿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筷子和各自的水杯,用后的餐具涮洗后,放在消毒柜里,卫生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转变,就餐方式也在不断改进。

       这次家庭聚餐,提出使用公筷的倡议,我特别支持。第一顿饭放在饭桌上三双公筷,谁吃菜时,先用公筷把菜夹到自己的饭碗里,然后,再用私筷夹着吃。一开始,大伙儿都不习惯,有时两人同时伸手去拿公筷,一人夹菜,一人等着;也有时忘了是公筷,夹起菜来直接送到了自己的嘴里;还有时误认为自己的筷子是公筷,直接去夹菜,几次尴尬场面,十分逗乐,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。在我的提议下,下午到超市买回了淡黄色和黑褐色两捆不同颜色的筷子,还有筷子架。吃饭时分给每人两双筷子,一双淡黄色作为自己用,另一双黑褐色作为公筷,这样好记,用起来也得心应手。

       家庭吃饭用公筷,虽然有点麻烦或别扭,但换来的是放心用餐和文明用餐,不用再顾忌筷头上的病毒了,避免了疾病的交叉感染。开始使用公筷时,老伴儿担心怕相互猜疑不信任,可事实上,全家人一致拥护用公筷,儿子和儿媳说,回去以后也要实行公筷或分餐。

       上周日,一亲属在我家吃午饭。老伴儿背地里和我说:“今天就别用公筷了,怕人家有想法!”“那怎么行,用公筷吃饭不能改,一定要坚持!”吃饭时,放上了公筷,当我说明用意时,亲属也欣然接受,并大加赞赏,说回去要动员家人,也要使用公筷。

       “安全用餐非小事,一筷一勺见文明。”推行公筷就餐,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,也是对他人的尊重,更是对社会的贡献,是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和时代进步的表现。当下,传统用餐习惯的弊端,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,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,但“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”的任务仍然艰巨,有关部门应在广大民众中,大力倡导推广公筷行动,形成安全意识硬核,“健康用餐,使用公筷,从我做起”,确保舌尖安全,把住“毒”从口入关。 范云阁
看新闻
求帮助
想发表